<
11kzc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书之撩夫日常 > 第200章
    “李大哥,村里的木匠大多是给人订做家具木器,家里不会有现成的。我家里有副木床,也有衣柜,不如咱们赶着牛车去拉回来。”

    “你以后不回去住了吗?”

    刘春摇头。

    “那房子怎么办?”

    房子得有人住才行,刘春家的房子已经很破败了,再没人住的话,恐怕不用几年就倒了。

    “我拜托了村长,让他帮忙照看着。如果有人愿意买,就把它卖掉。”

    “你……舍得吗?万一你想回去……”

    刘春淡淡一笑,“李大哥,我还是那句话,我一个人,哪里都是我的家。”

    李一程看他心志坚定,不再多说,想着他要去接李一程,去趟枣园村倒是顺路。

    中午吃饭的时候,江来和江往从地里回来了,见到刘春很意外,却又在意料之中。

    去哪儿找李东家这么好的人呢?

    当他们得知刘春成了曾家的人,以后都会住在曾家后,更加羡慕了。

    他们也想留下,也想成为曾家的人,他们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奴籍!

    虽然现在曾老爷只是秀才,说不定以后会考上举人,当上官。到时候,他们哪怕是奴籍,日子也会比普通老百姓强。

    如果曾老爷当了官,恐怕会离开这里。他们只是长工,即便想要跟着,曾老爷也不一定会带着他们。到时候他们怎么办?

    江往看看江来,江来看看江往,从两人眼中都看到了同样的意思。

    江来想开口,江往使了个眼色,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要从长计议。

    吃过午饭,李一程让江来江往下午早点儿回来,跟他和刘春一起去刘春家搬床,两人连声答应。

    第145章 【145】不会回来

    时隔几天,再次来到刘春家,李一程觉得这房子似乎变得荒凉,也更加残破了,院子里的青菜已经被杂草遮挡住了,阴影里还带着几分凄凉。

    他看到这一幕,心里都不是滋味,更不用说刘春了,他离开这里也好。

    刘春走进熟悉的院子,眼睛瞬间发热,他跟李一程说的都是实话,他不愿意再回到这里,这里处处都是他娘的足迹和身影,他太痛苦了。

    他深深吸了口气,勉强压下心里的悲伤,“曾大哥,李大哥,咱们好不容易来一趟,把能拿走的都拿走吧!”

    曾明川点点头,既然不回来了,这些东西留在这里也无用。如果房子卖掉,买主不一定会要。

    李一程道:“你跟我们说说,哪些东西可以拿走?”

    刘春果断说:“只要能拿走的,都拿走。”

    江来和江往挽起袖子,跟着刘春进了屋子,先去拆床。

    那床虽然不是新的,但是纯木头打造的,用了几年还是很结实,床头床板都是可以拆卸的。

    江往兄弟和刘春扛着,抬着,来回两趟,把拆卸的床放到了牛车上。

    因为要拉东西,李一程把牛车的车厢卸了下去,换成了平板车。

    几个孩子拿重物,李一程则收拾出屋子里的衣服、被褥,卷成卷儿,曾明川往外扛。

    家里还有些粮食,也被搬上了车。

    唯一一个衣柜被掏空之后,才发现背面的木头被老鼠啃了个洞。

    好在老鼠没在里面做窝,只是啃了几件旧衣服。

    刘春看着那破洞有些羞赧,“这、这柜子就不要了。”

    “哪儿能不要了?你屋里不是缺个衣柜吗?带回去找块木板补上,照样能用,实在不行还可以当柴火烧。”

    李一程一点儿也不嫌弃。

    刘春挠挠头,李大哥说的算。

    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收拾了一遍,刘春才知道家里的简陋。

    只一辆牛车,就把他整个家的家当都拉上了。

    李一程看着刘春的脸色,知道他心里不好受,故作轻松道:“这房子收拾出来还挺大的,等你有了钱,翻新一下也不错。”

    刘春扯了扯嘴角,没有做声。

    不说他没有钱,就是有了钱也不会继续住在这里。这个村子,他不想待下去了。

    几个人在屋里又转了一圈,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带了,打算回去了。

    大门打开,王玉良走了进来。

    刘春跟他说过要搬走,没想到这么快就来搬家了。

    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和破败的院子,他心里也有几分难受。他虽然跟刘春家没什么亲戚关系,但刘春爹和娘都是十分淳朴善良的人,不然也不会被刘遇欺负了。

    他叹口气,很多事他不是不想管,而是没法儿管。

    刘春娘一个女人,管多了会让人说闲话。

    “刘春,你有地方去了?”

    “我搬去李大哥家里住了。李大哥家里缺张床,这些东西留在这里人家也看不上,不如带过去。”

    王玉良刚才在门口看到了牛车上的东西,确实不招人惦记。

    “刘春,你一个孩子,离开村子,要一切小心啊!有什么事儿……”

    李一程和曾明川从屋里出来,王玉良的话戛然而止。

    “曾秀才,曾夫郎,你们也来了?”

    他吃惊于曾明川夫夫作为刘春的东家,居然亲自来帮他搬家。

    曾明川道:“我们从县学过来,顺路。”

    看着从屋里出来的江来兄弟,王玉良已然明白,是顺路,却也是特意。

    他不禁为刘春高兴,能遇到这样的主家,是刘春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