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kzc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晋末长剑 > 简单介绍下东汉和鲜卑的战争
    鲜卑起源很早,冒顿单于时就有了,被匈奴打败,远窜塞外。

    东汉时期,匈奴溃灭后,鲜卑蚕食匈奴地盘,吸收当地各个部族(包括匈奴),慢慢形成了融合民族。

    史载匈奴遗种十余万落,应该大部分都被鲜卑吞并了,或者被击杀了。

    落是草原计量单位,最开始是一个帐篷。到了曹魏、西晋时期,乌桓、鲜卑出现几个帐篷在一起放牧(一般是4个帐篷),这几个帐篷统称为一落,但并非普遍现象。

    落的人数很不好统计。

    如果是单个帐篷,少则一人,多则一大家子4-7人。

    如果是多个帐篷,那更不好统计。

    下面进入正题。

    鲜卑一开始的战斗力是比较差的,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鲜卑、匈奴万余骑寇辽东,太守祭肜“自被甲陷阵,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

    战斗过程就这么简单一句话。

    从中可以判断出,鲜卑、匈奴骑兵10000+入侵辽东,东汉军队集结交战,鲜卑、匈奴的轻骑兵直接被重甲骑兵冲垮了。

    这个时候的鲜卑,大概率还是传统草原骑射战术,本身装备也差,被一冲就垮。

    此战过后,鲜卑明白了自己的斤两,于是前来投靠。

    但投靠的时间不长。

    (一)汉和帝时期(88-106)——东汉开国六七十年,距离董卓入京(189)天下大乱还有大约一百年时间——鲜卑第一次叛乱。

    (1)和帝永元九年(97),辽东鲜卑攻肥如县,太守祭参坐沮败,下狱死——规模不详,战斗过程不详。

    (2)永元十三年(101),辽东鲜卑寇右北平,因入渔阳,渔阳太守击破之——规模不详,战斗过程不详。

    汉和帝在位剩余时间无战斗记录。

    总结一下:这两次基本就是寇边劫掠,规模应该不大,最多几千骑兵。

    (二)汉殇帝、汉安帝时期(106-125)

    (1)延平元年(106),鲜卑复寇渔阳,太守张显率数百人出塞追之,后来遇到鲜卑人埋伏,几百人溃散,张显、严授等人断后力战,俱死。

    “因复进兵,遇虏伏发,士卒悉走,唯授力战,身被十创,手杀数人而死。显中流矢,主簿卫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显,俱殁于阵。”

    永初年间(107-113),“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绶,赤车参驾,令止乌桓校尉所居甯城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是后或降或畔,与匈奴、乌桓更相攻击。”

    鲜卑投靠了过来,帮东汉打匈奴、乌桓。

    这应该是东汉使用了外交手段。

    匈奴、乌桓一样入塞劫掠,东汉也很烦他们,于是拉拢鲜卑。

    鲜卑大概也想进一步吞并匈奴、乌桓的部落,并收取互市好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另外,此时鲜卑并未统一,来投的部落也不能代表鲜卑这个大群体。

    (2)元初二年(114),辽东鲜卑围无虑县,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鲜卑无所得。复攻扶黎营,杀长吏。

    (3)元初四年(116),辽西鲜卑连休等遂烧塞门,寇百姓。乌桓大人於秩居等与连休有宿怨,共郡兵奔击,大破之,斩首千三百级。

    (4)元初五年(117)秋,代郡鲜卑万余骑遂穿塞入寇,分攻城邑,烧官寺,杀长吏。

    (5)这一年冬天,鲜卑入上谷,攻居庸关,复发缘边诸郡、黎阳营兵、积射士步骑二万人,屯列冲要。

    (6)鲜卑入马城塞,杀长吏。度辽将军邓遵发积射士三千人,及中郎将马续率南单于,与辽西、右北平兵马会,出塞追击鲜卑,大破之。

    (7)建光元年(121),其至鞬复畔,寇居庸,云中太守成严击之,兵败,功曹杨穆以身捍严,与俱战殁。

    鲜卑于是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发广阳、渔阳、涿郡甲卒,分为两道救之;常夜得潜出,与夔等并力并进,攻贼围,解之。

    到了这会,史书对鲜卑有一个评价:“鲜卑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控弦数万骑。”

    (8)延光元年(122),复寇雁门、定襄,遂攻太原,掠杀百姓。

    (9)二年冬(123),其至鞬自将万余骑入东领候,分为数道,攻南匈奴于曼柏,薁鞬日逐王战死,杀千余人。

    (10)三年秋(124),复寇高柳,击破南匈奴,杀渐将王。

    汉安帝这不到二十年过去了。

    总结一下,比起汉和帝十八年,战斗频次大大增加,规模也逐渐变大了。

    如果说之前还是几百、几千规模,现在已经是几千、万余规模。

    东汉边塞郡县的兵力构成是:郡兵+胡骑。

    郡兵里面胡人、汉人都有,步骑皆有。

    胡骑主要是匈奴,乌桓,可能也有部分投靠过来的鲜卑。

    元初五年(117)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东汉朝廷调用内地兵马,不然守不住,如积射士、黎阳营。

    积射士是弓弩兵,主要用来防守,也可以跟随车队出战。

    黎阳营是东汉正规骑兵。

    但这两者都有很大缺陷,积射士主要参加防守战斗,黎阳营规模太小,对外作战主力还是靠的胡人雇佣兵以及边塞郡兵里的骑兵部队——后者和黎阳营一样,规模也不大。

    116年,乌桓大人於秩居和鲜卑大人连休有仇,与郡兵一起奔击,斩首1300。

    117年算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斗了,因为鲜卑人自秋入冬,连续进攻,连破城邑,连杀长吏,于是邓遵率积射士3000弓弩兵、匈奴骑兵(人数不详)、两个郡的郡兵(人数不详),出塞追击,大破之。

    战斗过程其实可以推导。

    鲜卑人大掠而回,跑路了,邓遵尾随撤退的鲜卑人追击,战果是“大破之”,“获其生口及牛、羊、财物甚众”。

    121年开始,东汉就比较被动了。

    鲜卑四分五裂,不断有人投靠汉朝,又不断有人反叛,同一时间内反汉的鲜卑人稳定在“控弦数万骑”。

    从121年-124年,辽东、辽西的胡人雇佣兵损失惨重,死了两个王。

    鲜卑人战斗力提升了,也打出了自信心“鲜卑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

    东汉边塞四处是漏洞,还被鲜卑打到太原,“掠杀百姓”。

    (三)汉顺帝(125-144)时期

    (1)永建元年(126)秋,鲜卑其至鞬寇代郡,太守李超战死。

    (2)永建二年(127)春天,前一年秋天入寇的鲜卑人饱掠而回,中郎将张国派兵尾随追击。

    “遣从事将南单于兵步骑万余人出塞,击破之,获其辎重二千余种。”

    (3)还是这一年,辽东鲜卑六千余骑亦寇辽东玄菟,乌桓校尉耿晔发缘边诸郡兵及乌桓率众王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大获其生口、牛、马、什物,鲜卑乃率种众三万人诣辽东乞降。

    (4)三年、四年(128-129),鲜卑频寇渔阳、朔方。

    (5)六年秋(131),耿晔遣司马将胡兵数千人,出塞击破之。

    (6)同年,渔阳太守又遣乌桓兵击之,斩首八百级,获牛、马、生口。

    乌桓豪人扶漱官勇健,每与鲜卑战,辄陷敌,诏赐号“率众君”。

    (7)阳嘉元年(132)冬,耿晔遣乌桓亲汉都尉戎朱廆率众王侯咄归等,出塞抄击鲜卑,大斩获而还.

    (8)二年春(133),匈奴中郎将赵稠遣从事将南匈奴骨都侯夫沈等,出塞击鲜卑,破之,斩获甚众。

    (9)秋天,鲜卑穿塞入马城,代郡太守击之,不能克。

    134年及之后十年无战斗记录。

    总结:汉顺帝十九年间,前几年鲜卑依然入寇,东汉采取了“以胡制胡”的策略。

    比如127年,张国派幕僚“从事”统率匈奴兵万余。

    131年,耿晔派幕僚“司马”率胡兵数千人。

    同年,渔阳太守派乌桓兵出击。

    132、133年几次,都是匈奴、乌桓等兵出击。

    胡人花钱少,一点点钱帛就能雇佣其卖命,使用胡人雇佣军看样子是一种低成本省钱方式,这可能与西边凉州局势有关。

    这几次胡人轻骑出塞,应该是一种突袭战术,即打击正在放牧的鲜卑人,让他们措手不及,杀其人丁,掠其牛羊,破坏其生产力,再辅以政治手段,招降部分鲜卑部落,分化瓦解。

    所以汉顺帝后十年,鲜卑人消停了一段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东汉朝廷用胡人打仗,开始出现赖账、拖欠工资的事情,后果一时不显,但长期这么做,很显然会打击胡人雇佣军的积极性,恶果会慢慢显现。

    另外,这一时期的交战规模也不大。

    (四)汉冲帝、桓帝(144-168)时期

    一开始比较太平。

    顺帝后期(137年),鲜卑人投鹿侯“初从匈奴军三年,其妻在家生子”。

    好家伙,出去从军三年,回来后老婆生了个儿子?

    鹿侯归,怪欲杀之。

    他老婆说我可以解释的:“出门打雷,抬头看时,嘴巴张着,正好有冰雹落入嘴里,不小心吞下去了,于是就生了这个孩子。”

    投鹿侯不听,遂弃之。

    妻私语家令收养焉,名檀石槐。

    檀石槐家庭条件还不错,居然有“家令”这个官。

    “年十四五,勇健有智略。异部大人抄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单骑追击之,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者,由是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

    从十四五岁起,檀石槐就开始一步步统一草原的步伐。

    (1)永寿二年(156)秋,檀石槐20岁,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盘和部众,“遂将三四千骑寇云中”。

    (2)延熹元年(158),鲜卑寇北边。冬,使匈奴中郎将张奂率南单于出塞击之,斩首二百级。

    (3)二年(159),鲜卑入雁门,杀数百人,大抄掠而去.

    这两次不知何人统率,应该是部落老毛病犯了,南下劫掠,规模是千人级(斩首二百)。

    (4)六年夏(163),千余骑寇辽东属国.

    (5)九年夏(166),这一次规模罕见地庞大——

    “遂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于是复遣张奂击之,鲜卑乃出塞去。”

    从这一年往后,随着檀石槐逐步统一草原,边患已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有时一年达三十次之多。

    汉桓帝决定用外交手段解决:封王+嫁公主和亲。

    檀石槐野心勃勃,拒绝了。

    “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为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余、濊貊二十余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乌孙二十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之,皆属檀石槐。”

    这一段时期,史书都不太好记载鲜卑入寇了,因为一年最多三十次,怎么记载?

    以前几年甚至十年都没一次,密集时期一年一次,偶尔两次,现在鲜卑入寇的规模、频率太夸张了,而东汉只能派胡人雇佣军出动,聊作抵御。

    汉桓帝在位22年。

    (五)汉灵帝(168-189)时期

    (1)熹平三年(174)冬,鲜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休著屠各追击破之。

    (2)五年(176),鲜卑寇幽州。

    (3)六年(177)夏,鲜卑寇三边。

    这几年边境劫掠其实非常频繁,史书就只简单记载今年鲜卑来劫掠了,懒得具体写了,太多了。

    汉朝还是派胡人雇佣军出战。

    秋,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余发,请征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禽灭。”

    一开始不同意,觉得打不过,没有胜算。

    后来中常侍王甫力排众议,出兵便定下了。

    调遣精锐兵马,分三路,以夏育、臧旻、田晏为将,用军事手段解决鲜卑。

    这是东汉与鲜卑纠缠几十年以来,出动兵马最多的一次。

    三路统帅都富有经验。

    夏育是凉州三巨头之一,是对羌作战的名将。

    “夏,自进营,去羌所屯凡亭山四五十里,遣田晏、夏育将五千人据其山上。羌悉众攻之,厉声问曰:“田晏、夏育在此不?湟中义从羌悉在何面?今日欲决死生。军中恐,晏等劝激兵士,殊死大战,遂破之。”

    “分遣晏、育等将七千人,衔枚夜上西山,结营穿堑,去虏一里许。又遣司马张恺等将三千人上东山。虏乃觉之,遂攻晏等,分遮汲水道自率步骑进击水上,羌却走。因与恺等挟东西山,纵兵击破之,羌复败散。追至谷上下门穷山深谷之中,处处破之,斩其渠帅以下万九千级,获牛马驴骡氈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冯禅等所招降四千人,分置安定、汉阳、陇西三郡,于是东羌悉平。”

    三人之中,两人是来自凉州的大将,战功赫赫,就臧旻是依靠镇压内地起义叛乱起家的,非边地大将,但也不能说没有军事经验。

    (4)六年(177)八月,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三道出塞二千余里。

    汉军三路来攻,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帅众逆战”,他也分兵三路,三路对三路。

    “育等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将数十骑奔还,死者什七八。三将槛车征下狱。”

    东汉本来兵就不多,一下子损失三万骑兵,直接逆转两国局势。

    于是檀石槐开始积极整顿内部,准备南下中原。

    但四年后,突然病死了,活了四十五岁。

    他一死,儿子和连继位,能力很差,不能服众,劫掠北地郡时被强弩射死。

    然后鲜卑慢慢陷入内乱,互相攻杀,四分五裂。

    (六)灵帝以后

    鲜卑内战之后,无力南下。

    汉地也慢慢陷入乱战。

    曹魏时期,“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

    “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北之败。”

    “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

    “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馀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馀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

    轲比能算是檀石槐之后收拾最多部众的人,但他最多时只有十几万骑,且曹魏一直想办法干涉鲜卑内部,分化瓦解,以至于轲比能比檀石槐的实力差了很多。

    曹魏没有用军事手段解决轲比能,他们采用的是“刺客”……

    斩首之后,鲜卑再乱,散成一地。

    直到本书西晋年间,鲜卑始终未能统一,仍分为段、慕容、宇文、拓跋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