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kzc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张居正 > 第305章
    “难怪,朕昨儿个品尝几块,果然有效,”朱翊钧笑起来,孩子气地扮了个鬼脸,又道,“这胡有儿往常怎地不给朕制作这麋霜糕?”

    “往常他还不会呢,”张鲸瞧瞧窗外。压低声音说,“这麋霜糕的制作方法,是张阁老传授给他的。”

    “啊,你是说张四维?”

    “正是。张阁老家中是山西首富,从小就知道该如何保养身子。他告诉胡有儿,秋风进补,京城人时兴吃冬虫夏草,那只能补气,一般男子,既要补气,又要补精血,就得吃这个麋霜糕。”

    朱翊钧又就着茶咽了一块糕,笑道:“这张阁老年轻时,肯定是风流才子。”

    张鲸咧嘴一笑,回道:“咱大明王朝,在万岁爷之前有十二个皇帝,若论慎独自律,却没有一个比得上万岁爷的。”

    朱翊钧眼波一横,不满地说:“朕说风流,你却说什么慎独。在朕面前,你装哪门子圣人?”

    张鲸见朱翊钧误解了他的意思,忙哈腰解释道:“万岁爷,奴才的意思是,比起前朝那些个万岁爷,你慎独太过,应该放开些个。”

    “怎样放开些?”

    张鲸神秘兮兮地从折匣里头抠出一把折扇来,双手递给朱翊钧,言道:

    “奴才前些日子逛骨董铺,看到这一把大折扇上,留有宣德皇帝爷的御笔,就将它买了下来,一直放在折匣里,想将它呈给万岁爷欣赏,却一直没找到机会。”

    朱翊钧“啊”了一声,接过折扇抖开一看,只见略微有些发黄的绢质扇面上,有一首亦行亦草的六言诗:

    湘浦烟霞交翠

    剡溪花雨生香

    扫却人间炎暑

    招回天上清凉

    朱翊钧吟诵一遍,又仔细欣赏书法,评道:“宣德皇帝的字,大有褚遂良笔意,张鲸,你买这把扇子,花了多少钱?”

    “一千两银子。”

    “天哪,这么贵!”

    “万岁爷,一千两银子得一幅先朝皇帝的墨宝,值呀!万岁爷知道这折扇上的字是用什么笔写的?”

    朱翊钧答道:“朕已看过了,笔锋柔润,应是羊毫。”

    张鲸摇摇头,说道:“骨董店的老板说,宣德皇帝爷的这幅字,是用胎毛笔写的。”

    “胎毛笔?”朱翊钧又拿起折扇看了看,“唔,从濡墨的程度看,倒像是胎毛笔。”说着起身从案台的玳瑁笔架上取下一管用象牙作杆的长锋笔,递给张鲸说,“朕也有胎毛笔,你看看,这一支是大伴送给朕的。”

    张鲸接过象牙胎毛笔,用手捻了捻笔锋,笑道:“冯公公送给万岁爷的这支胎毛笔,是婴儿的胎毛制成的,宣德皇帝爷的胎毛笔,不是这一种。”

    “还有什么胎毛笔?”

    “另一种更好的胎毛笔,是用女孩儿初长的牝毛制成的。比起婴儿头上的胎毛来,这女孩儿阴部的牝毛,不但柔润,而且还有韧性。”

    “啊,还有这种笔,朕闻所未闻。”朱翊钧惊讶地说,“只是牝毛弯曲,怎样让它变直呢?”

    “制笔人有特殊工艺。”

    “唔,用这种笔写字,当别有情趣。”

    “万岁爷想用这种笔吗?”

    “哪儿有哇?”

    “有,奴才给万岁爷备了一支。”

    “啊,你从哪儿弄到的?”

    “这年头,只要有钱,什么东西买不到。”

    “笔呢?”

    “在奴才的值房里。”张鲸谄笑着说道,“等奴才陪万岁爷到后花园赏了菊花之后,就去拿过来。”

    “去,你现在就去拿来。”朱翊钧急不可待地说,“朕现在只想用这胎毛笔写字,哪还有心思赏菊花!”

    张鲸正说退下,却见周佑一脚跨了进来,禀道:“万岁爷,冯公公领着太后,从慈宁宫朝这边来了。”

    “啊,他们怎地来了?”已是兴奋得脸上放光的朱翊钧,突然预感到有什么祸事发生,忙对张鲸说,“你先回司礼监,朕喊你来时你再来。”

    张鲸躬身退下。

    梦远书城()

    下一回回目录回首页

    张居正·火凤凰熊召政著

    第三十五回李太后怒颜询政务司礼监倾轧起风云

    张鲸前脚刚跨出乾清门,李太后与冯保后脚就到了,两下子刚好错开。自万历六年春上朱翊钧大婚,李太后搬出乾清宫后,她到乾清宫走动的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少了。张居正死后这几个月,她更是只到过乾清宫一次。平常有什么事儿,都是朱翊钧过慈宁宫向她禀告。朱翊钧此时已踅出西暖阁,在砖道上垂手迎接圣慈。乾清宫一帮扎着黄绫抹腰的内侍,看到李太后这样的“稀客”来到,也一个个慌忙避到路边跪下接驾。朱翊钧觑了觑太后的脸色,阴沉沉的煞是碜人,再看她身后的冯保,脸上也挂着霜,心里顿时格登一下紧张起来,直到李太后劈面走到跟前,他才愣挣着挤出笑来言道:

    “母后,儿正说听完折子,就去慈宁宫请您一道儿去御花园赏菊。”

    “好呀,”李太后“挖”了儿子一眼,一边朝西暖阁走去,一边说道,“娘现在是一个闲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等着你请我看看景儿,拉拉嗑子。”

    说话间,三人已走进了西暖阁。李太后在靠窗的绣榻上坐了’,朱翊钧挨着她坐在太师椅上,冯保离得远点,也觅了一只凳儿坐下。这时,西暖阁内侍要进来沏茶照应,李太后朝他挥挥手,说道:

    “这里没你的事儿,出去吧。”

    内侍退下,屋子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朱翊钧看出母后好像是专门为寻事儿来的,但又不知她为的什么,“哑”了半天,只得主动问道:

    “母后,你有什么事儿吗?”

    “也没有什么大事,”李太后抬眼瞟了瞟冯保,又回过来盯着朱翊钧,“听说最近朝局有点变化,咱想打听打听。”

    一说到朝局,朱翊钧立刻敏感起来。因为自亲政后,他处理一应政务有意不向母后禀报。李太后因为添了孙儿,一门心思忙那头去了,也无暇顾及别的。前儿个他去慈宁宫请安,李太后还笑着对他说:“钧儿,看你实打实当了三个月皇帝,诸事料理井井有条,为娘的放心。”朱翊钧听了喜不自胜。谁知没过两天,她又乌头黑脸跑来过问朝局。变化如此之快,朱翊钧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是冯保去她那里告了刁状,心下虽然恼火,嘴上却说:

    “母后有何旨意,儿在此恭听。”

    “听说吏部尚书换人了?”李太后劈头就问。

    乍听这个突兀的提问,朱翊钧一时不知如何措辞,只得老实答道:

    “是的。”

    “王国光犯了什么事儿?”

    “这个,在御史杨寅秋的折子里,已揭露得清清楚楚,他共犯有六条罪状。”

    “你是否责成都察院派员勘查过?”

    “没有。”

    “既没有勘查,就仓猝将王国光削职,这正好应了那句话,原告一状,被告该死。”

    朱翊钧不服气,咕哝道:“杨寅秋的折子,并非捕风捉影。王国光在儿登极之初,出掌户部,为朝廷理财,的确功不可没。但自改任吏部后,他的心态就变了,除了张居正,任何人的话他都不听,甚至对我这个皇上,他也是能敷衍处且敷衍。儿总结前朝经验,治国重在治吏,治吏重在诠选天官。张居正生前也对儿说过,天官不可久任,久任则难防其结党营私。儿基于以上考虑,便准了杨寅秋的折子。”

    李太后用心听着,觉得儿子毕竟长大了,已懂得驭人之方。但这点依葫芦画瓢的技巧,还过于笨拙,取不到收摄人心的作用。想了想又开口问道:

    “蓟镇总兵戚继光远调广东,又是谁的主意?”

    “兵科给事中顾允的建议。他说将官久任,不利朝廷控制。儿觉得有道理,就准了他。”

    “你知道蓟镇总兵的职责吗?”

    “知道,凭借长城抵抗异族入侵,拱卫京师。”

    “是啊,”李太后眸子一闪,沉吟着说,“蓟镇总兵事权之重,为天下总兵之首,广东总兵事权之轻,放到全国讲,终是个垫底儿的差事。往常总听张先生讲,戚继光是我朝第一名将,与辽东总兵李成梁两个,可谓是擒龙伏虎的顶尖儿人物。如今,你安排他到广东岭南去对付几个海盗,这不是拿金扇子拍苍蝇吗?”

    朱翊钧再不济也当了十年皇帝,焉能不懂李太后所说的这番浅显道理?但他有一层心思不敢向母亲袒露,调离戚继光的所有理由都只是幌子,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因为他是张居正的爱将。朱翊钧暗中正在加紧准备清算张居正,若不把戚继光先行撤换,万一这个敢作敢为的大将军领兵反了京城,自己最好的出路,大概也只能学建文帝钻阴沟儿逃走。恰在这点上,张四维与他不谋而合,因此才有顾允折子的出笼。他批准这道折子时,也估摸过有朝一日母亲会追问,故想出了一条搪塞的理由,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只听他高声嚷了一句:

    “母后,这戚继光,儿就是信不过!”

    儿子冷不丁冒出这句话,倒把李太后吓了一跳,追问道:“你怎地信不过?”

    朱翊钧看了看双手按着膝头坐在凳儿上的冯保,嘴唇翕动了几下,终究没有说出话来。敏感的冯保猜测到朱翊钧的心思是要他离开,好单独与母后讲话,遂不情愿地站起身来,说道:

    “老奴坐在这儿不合适,请太后与皇上容老奴告退。”朱翊钧正想说“大伴请便”,还未开口,李太后抢先说道:“冯公公,你不要走,今儿个议事少不得你。”冯保得了懿旨,又一锚儿坐了。朱翊钧本想避嫌,见太后这个态度,也就不顾了,索性捅穿了问:

    “母后还记得万历四年冬天的棉衣事件吗?”

    “记得。”李太后的眼前立刻浮现出当年朱翊钧跑进乾清宫院子双手举起一件渔网般破棉衣的情景,狐疑地问,“你怎么突然提起这个?”